熟悉张太军的人都知道,他很幽默。张太军式的幽默,带着一种当下流行的自黑体质。冷不丁地话锋一转,他会把话题的包袱一股脑甩在自己身上。
我惊叹他的智慧,这个看起来一切都不那么在乎的中年男人,其实心里怀揣着对化妆品行业的种种忧思。他深知群体的重要性,更有着身为工程师的一双慧眼,谈笑之间,隐忧自明。
他有着强烈的行业责任感,这种严肃的道德情怀与与生俱来的乐天派形成一种激烈的矛盾体,促使着张太军在推进行业蜕变的道路上,寻求伙伴,结伴而行。
1
张太军从来不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哪怕是现在,他也会语气肯定地告诉你,“越来越确定自己选对了行业。”这个答案几乎没有一丝迟疑。
事实上,最初在化妆品研发领域获得价值感,其实来源于年轻人的单纯期待。上大学时,张太军读的正是日化专业。他说,考上这个专业有点阴差阳错的意味。但这份阴差阳错,却因为女同学的追捧,变得格外有意义。
张太军清晰地记得,当初自己在学校实验室做的膏霜样品,特别受女生欢迎。甚至常常有人委托老乡找到他,希望能够得到最新实验出来的护肤膏霜。那时候起,他就意识到,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与美丽息息相关。
毕业后,他如愿进入重庆一家化妆品企业,在护肤研发领域发挥所长。偶然的机会,得知同学要去上海,这让偏安在重庆一隅的张太军有些心动。外面的世界,会有怎样的精彩?
内心的疑问不断加剧,促使着他迈出南下的步伐。决定来汕头之前,他做了大量的思想准备,面对一切可能的未知,他都想好了应对之策。
没想到,所有的假设没能发生,他很快就和这里的人打成一片。美食、美景,愉快的工作氛围,让张太军“乐不思蜀”。
2
第一次感受到压力,是在来到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后。
张太军加入名臣时,市面上最受欢迎的洗护用品都来自宝洁。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像宝洁一样,研发出一款渠道和消费者都欢迎的产品,意味着能够为公司快速赢取更多市场份额,从而处于主动地位。于是,这个技术重担就落在了张太军的头上。领导提出,让他研发出一款性价比有竞争力的护发素。
接到这样的艰巨任务,张太军一时间不知所措。“你到底有没有把握?”同事们的担心,正好切中了张太军的痛点。一种前往未有的焦虑,侵袭着这个年轻人的神经。
实验能不能成功?他没把握。张太军夜不能寐,苦苦思索,焦虑压抑得他几近崩溃。在同事们的担忧下,他忐忑不安地进行着实验。这样的状态整整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张太军觉得自己一夜间成长了起来。
他迅速调整配方,加快实验进度,终于研发出符合要求的护发素。承受了多少日夜的压力煎熬,产品问世的那一瞬间,他激动得难以自已。第一炮打响之后,市场产生了爆炸性的增长,供不应求。
张太军意识到,企业对技术的重视,是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促使他第一次开始思考工程师这个群体在行业整体提升与进步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存在的价值。
“工程师存在的价值就是解决客户需求。”他明白了,工程师除了研发,更需要具备的能力是读懂消费者。这也成为张太军逐渐成长起来的行业情怀:做一个能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人。
3
越深入越能看透本质。
随着在化妆品研发领域的深入思考,也让张太军发现不少行业存在的问题。品牌名气大,名声不好,缺乏生命力;产品满足基本需求有余,满足精神需求不足;大厨式研发盛行,系统性研发缺失;行业研发人才流失严重,研发效率低下;研发人才结构单一,层次有待提升等等。
作为一个个体,工程师是孤独的,如何让这个群体互相联系起来,建成职业共同体系,为构建共有的行业健康秩序发挥作用,让研发人才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让行业可以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不时萦绕在张太军脑中,好在,他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大家的努力下,汕头市化妆品行业协会工程师分会应运而生。人们齐聚在一起,商讨制定行业标准。贡献出自己的资源,为行业的从业者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在这里,张太军也找到了归属感,他找到了属于工程师群体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种正能量正在逐渐感染着更多的人。张太军说,研发需要多学科整合,需要科学技术与需求和潜在需求的艺术化结合;完整的系统认识和健全的品牌,才能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我们不能只跟风,去做浪潮下的人。”张太军坚持着自己对工程师的定位,认为工程师才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主体。
不跟风,让这个个性鲜明的工程师赢得了行业尊重。在工程师们面前,张太军畅谈理想。在他的心目中,对于品牌而言,产品力是一种感染力。消费者的身心体验和品牌传播的信息一致,产品才能被消费者所认可。他渴望能够在产品中传递出精神需求的满足,让品牌文化根源回归产品,两者紧密结合,不再是两张皮。
这份对职业的骄傲,让他一直坚持在研发技术上寻求突破,寻找乐趣。他时常鼓励自己,要将流行趋势综合运用,做那个能够读出下一个流行元素的大师。